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赴安徽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发布时间:2025-07-15浏览次数:10

 7月8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组织教师和学生代表赴安徽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宣城)——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教学点,开展现场实践教学。

 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师生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重温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王云云以“‘团结’与‘斗争’中的‘独立自主’”为题进行现场授课。她从“共产党的‘团结’抗战:新四军的创建”“国民党的反共‘摩擦’:皖南事变的发生”“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皖南事变的应对”“‘团结’与‘斗争’中的‘独立自主’:皖南事变的启示”四个方面系统回顾了从新四军创建到皖南事变发生的悲壮历程,指出“皖南事变对中国共产党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中共中央准确研判国内外形势, 抓住主要矛盾,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化解危机,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在皖南事变陈列馆内,黄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皖南事变”中展现出的“斗争精神”以及“独立自主”原则的新时代价值,引导新时代青年在面对“何以自强”“何以担当”的时代之问时,要弘扬新四军“不畏强敌、善打硬仗”的斗争精神,要有铸牢“独立自主”的志气、保持“政治清醒”的正气、砥砺“敢于斗争”的锐气,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两位老师现场授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交流学习体会。学生代表李雨慧表示:“这堂沉浸式思政课让我明白,独立自主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我们要像新四军前辈一样,在科技自立自强中‘亮剑’,在思想斗争中‘固防’。”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向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此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在安徽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宣城)以历史事件“皖南事变”发生地为特定场景联合进行专题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有助于实现“大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文/吴迎迎、王云云 图/黄磊、朱进华)